簡單父母經-親子教養書推薦

知道這本書是聽了劉軒How to 人生學談到『簡單規律的生活,就是給孩子最好的禮物』,節目中推薦了一本教養書-『簡單父母經』,看完並不覺得書中在力推華德福教育系統,以某個程度來說,有孩子在體制內就學的我們家,也有類似的教育理念;別帶著任何先入為主的任何觀點,就平靜看看這本書吧!在這個追求快速的世界裏,它提醒了我們教養的本質,和孩子一起過簡單的好日子,也許真的沒有想像中的難。

書中分六個章節,分別是為何要簡化、靈魂發燒、環境、韻律、時間表、濾掉成人的世界,紀錄一些內文,希望常常能提醒自己。

簡單父母經

第一章-簡化

作者第一章節的結尾提及,『簡化』最主要的原因是「會帶給孩子更大的輕鬆感和安全感,在做個不停的急流中,能夠安身一刻的安全島」,家應該是一個時間會走比較慢的地方,不擁擠雜亂、看起來更令人放鬆的地方,孩子的童年在這個家裏,每天都有時間、空間,這裏是「允許」和「禮遇」孩子,去盡情玩耍和探究的地方,這個家會特別限制分心的事物,也會拒絕「過多、過快」所造成的壓力雖然書中的理念和真正去實踐是兩回事,但這何嚐不是我們大人對『家』的一種追求呢?簡化的確值得一試阿,所以我又接著看下去了。

第二章-靈魂發燒

沒人能逃過生命中的靈魂發燒和成長的痛苦,為了要學習所要扮演的角色,感覺出什麼適合自己,一個孩子必須有能力處理這些情緒上的顛覆,大人的輔助並不是為他們修好什麼,而是將孩子拉近一點,提供一個「有愛的容器」,讓孩子可以在裏頭處理煩惱的事情,在這個加快速度世界,留點空閒時間,向後退一步,提供孩子所需的時間、安心與慈悲(包容),這就是孩子情緒之結的解結器。而比處理身體發燒後(生病好了)更明顯的是,熱度退了,由靈魂發燒後走出來的孩子,將變得更堅強有靭性。第二章讓我印象更深的是提及另一本教養書(撫養男孩Raising Boys),其作者指出父母任何一人,一天中工作超過10小時(含出差),其小孩就會受苦,若超過15小時,則有破壞性;我並沒有再深究那本書的論點是否有研究數據支持,但我推測這樣的工時,相對要花在孩子身上的教養時間上一定不足,也許將來要還給孩子的可能更多,比如情緒問題、課業表現、金錢支援、人際關係……,這部份的論調就由大家自由心證了。

第三章-環境

『過度工作,低度養育孩子,父母有時就用玩具或東西來支援並彌補親子關係』,看這本書之前,我的確未曾想過,過多的東西會讓人覺得「受之無愧」,或令人感覺「過多選擇」,因而造成了孩子童年太快速的衝過。在有意識的減少玩具和雜亂的「量」的同時,相對在增加孩子的注意力和深入玩耍的能力

而這種「更少帶來的力量」,經由簡化,孩子的房間不亂且平靜,「沒有」破的、成堆的、忘記的玩具,「有」特別軟化的光和顏色,是個有安全感的空間;阻擋了會威脅孩子自然韻律的「過多」;經由簡化後清出的空間,讓孩子能發揮自己的想像力,由玩耍中去深入探究,也等同於給親子關係、和慢慢顯露童年這些事,有一個容之身處。

第四章-韻律

對孩子而言,有韻律的家庭生活,是有流動和一定模式的,其意義是藏在「重複」之中,它建立了一種合作與連繫的基礎對我來說,就像是建立一個家庭生活課表的儀式感,它會帶來一貫性和全家的連繫感。這章節還提到關於床邊故事、睡眠全家共用晚餐,和親子關係信用款等議題,個人認為相當值得參考,因為我確實意外地發現,有些他突然懂了的事情,是來自每晚那些必聽的睡前故事,原來孩子是以故事中的力量、和想像中的影像,來了解這個世界,也為孩子提供了情緒的投入和釋放之處,這種無聲無息的滋養力量,給了孩子一雙隱形翅膀,讓他可以自在飛翔。最後是對親子關係信用款中,作者提到與男孩的交流事件超有感;每天我總會問達哥今天在學校順利嗎?通常都問不出什麼來,但有時到了睡前的「暫停時刻」,他會突然地主動跟我分享起學校裏的兩三事,比如他和班上兄弟們聊什麼,和被告白的那些小趣事。

第五章-時間表

大部份家庭,多是無意識地增加了生活的速度和活動的數目,身為成人,我們總是在找速度與方便,想要什麼都是要最快的,不論車子、食物、通車、網速,預期的空檔總想再擠滿行程,時間表排的愈滿,就像擁有過多的玩具,會壓抑創造力,太多排課活動,也許會限制孩子自發動機與指導自己的能力 ,均衡孩子的時間表,同時也是大人練習簡化生活模式的方式之一,因為沒有停工的活動,最後會像無根的植物一樣活不下去。肥沃的土壤需要時間與均衡來培養,童年也是;在童年時種下的均衡種子,隨著時間增長,會培養出強壯完整有靭性、均衡的個人;期許身為父母的我們,以身作則,溫柔的堅持「停工」與「均衡」的重性,那些要花時間培養真正的興趣和能力,期待在不用急、沒有催的時光流轉中,終將成為孩子一生的羽翼。

第六章-濾掉成人的世界

父母應該有意識地,由過度參與中,選擇性退一步(少講一些),尊重孩子的獨立性;學習允許孩子有自己的任務、決定、衝突、人際關係及情緒生活,孩子被父母的情緒餵養長大(像我自己就是不自覺地持續監控孩子的情緒溫度><“””情緒智慧的培養是急不來的),父母只要供應穩定的安全感給孩子,成為孩子的基地,而這種遠古的基地,將會長出孩子自己角色中的堅強性與靭性。身為父母,將目標訂定為自己的情緒幸福,以求能更平靜、更安心、更少焦慮地『投入與聯繫』家庭生活;允許孩子在情緒上有更多空間與私密性,餵養孩子的想像力,讓孩子充實玩耍著,父母只要願意聆聽,就已提供了孩子所需的幫助和信任,讓孩子自己認出各種情緒,覺知到「情緒」也是自己的一部份,慢慢於自在與寬容中,變成自我之中的一部份。

簡單父母經帶著走

當父母付諸行動,去限制『不』想要在家庭內的東西時,就是弄清楚真正需要而重要的東西,價值觀清楚了,簡化就是一條家庭自我定義之路在『分心』的一切掉落後,新的輕鬆感入主擴張,無聊再度出現,而這是靈感的前奏,在選擇減少時,壓力就釋放了,有了時間與自由,孩子可以有自己的想法,輕鬆打造自己的角色。規律性對大部份的孩子而言,是令他們自在的,在每天、每週可信賴的儀式化生活中,就像是一種肯定;對青少年期的孩子而言,規律的韻律提供了穩定和安心感,可以對治青春期特有的反覆無常和強烈情緒。

讀到最後我才發現,作者之一的金.約翰.培恩,是美國60多所公私立學校的諮詢師與訓練師,並在研究以不用西藥方式,治療注意力優先順序失調的孩子;就我所知目前注意力順序失調的孩子不少,但礙於生活繁忙的家長呈現兩種極端,一種是選擇忽視、逃避,另一種是直接就醫或用藥,原來面對孩子的情緒失調,有方法可以不吃藥,呼應了第二章靈魂發燒提及的教養時間和空間問題要花更多的時間成本和心力,簡化家庭生活,運用「更少帶來的力量」,我覺得在根本原因上已提供了解決核心問題的處方,雖然萬事起頭難,卻值得有心的家長嚐試,會是一股很大的支持力量。

讀後感

人對於不理解或陌生的事(如教育體制、理財方式、個別的家庭價值觀念),總是先持排斥心態,認為選擇從眾和守舊才是最安全的,而世界變化這麼急速,真的跟著急流一起湧上岸,是最好的方式嗎?這一點非常值得大家省思。

有毒雞湯

最近身邉有親友餵了我教養雞湯(媽媽我自己固執的判斷有毒^^”””),毒雞湯內容是:『孩子要給他一點壓力才行』(你怎麼知道他有沒有壓力?一定要他贏在起跑點嗎?我家真的不適用,這碗雞湯恕我不喝,謝謝)

而沒有長時間相處,僅以過去經驗給的好心建議,並不知道,帶我家孩子近兩年的班導,在最近一次交流中,對我說的是:『孩子對自己要求很高,應該可以更有自信的』;以前就曾聽過立體藝術班的老師提及,達哥的對作品完整度要求很高,當時只覺得是性格較為龜毛,二年級下學期,當再次聽到班導師這麼說時(我想起達哥的小時候在塗鴉本中的顏色,稍微超出線就會有點小情緒),警覺性地和爸爸討論,是不是在無形中還是給了他看不見的壓力?所以即便聽到他人下指導棋的好意,我仍然可以理性判別『不認同、不接受』,相信這是「更少」帶給我的力量。

反思現況

工作很忙的人推薦看最後14頁(簡單父母經帶著走),它摘錄了本書的大意。雖然不是所有家庭都有條件、有意願,能塑造慢速和留白的家庭空間,自己都停不下來了,其它要求不是成為了一種奢望?但我始終相信這是一種選擇,而這樣的選擇有捨有得,端看你要的是什麼。看這本書,收穫頗豐,就像今日的潮溼大雨,開了除濕機後就會覺得舒服很多,先不探討這書中的教養方式是不是符合體制內的教育模式,也不評論它好或不好,卻能立即讓家長立即反思家庭現況,看了這本書我才理解,我們平常做的一切,之於孩子,究竟是什麼樣的意義,雖然在每個父母心中答案未必一樣,它會讓你在心中思考並泛起漣漪,好不好用大家自由心證,這才是我推薦這本書的原意阿。

延伸閱讀

別讓分數綁架你的孩子

過度教養的一代.是愛還是害?

習慣致富:人生實踐版淺-淺顯易懂的理財入門書

Your money,Your life~跟錢好好相處-整理人生的優良讀物

妻子.媽媽.偶爾劉中薇-不小心結了婚,就該喝一口的醒酒液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