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發現台灣博物館(本館+古生物館)

博物館初體驗

恐龍館(古生物館)常設展的展期是到 2022/12/31,主題是「生命的史詩-與演化共舞」,展出內容從化石的紀錄,與科學家所探索出地球生命演化的奧秘;媽咪早已放入蹓達口袋名單一陣子,趁著和以前同事聚餐的機會,我們一早揮別已下雨達半個多月的溼冷的天氣,終於來到有太陽的台北巿;首先抵達古生物館,博物館本館及古生物館只要一次購票,即可參觀兩館,剛好符合我們不能跑太遠的北車周邊行程,看看這個彩色票面印製超可愛的阿,大人30元逛兩館,小犬免費,CP值爆炸高,環境整潔舒適,參觀之餘還吸收了不少知識,是此生至少要去一次的蹓小童知識型體驗絕佳地點哦!

古生物館(恐龍館)

專家們用精細工法修復了前身為土地銀行的古生物館,雄偉的外觀和挑高的大廳,還是嗅得到"歷史"在這裏走過的味道!一進入展場,恐龍我來了,行前小犬就很興奮,一入館就不停地說:這是什麼龍?它們好大好高哦,如果地震怎麼辦?真的是百聞不如一見,在書上看的恐龍百科,遠不及在現場等比例放大的巨型古生物帶來的震撼。展場中的各種動物標本也是栩栩如生,活靈活現的,像是被關在展示櫃一樣,這一區,對動物標本莫名恐懼的媽咪只能快速通過。

土銀展示館(古生物館)古蹟修復紀錄

本館-常設展與特展

以前媽咪在台北巿上班,公司明明離博物館很近,經常路過,卻未曾發現這建物裏裏外外都好美,果然年輕不懂事!看看這被修復過的百年建物本館,不顯老舊,卻深富歷史感的美。

百年歷史建築紀錄影片

鯨驗值-鯨骨解密特展(本館1F)

鯨驗值特展到2021年3月底結束,我們坐在影片區前觀看台灣鯨豚保育觀念的推動發展史,也藉此展了解到鯨魚可能因船隻撞擊、漁民誤捕、誤食垃圾而受傷擱淺,由紀錄照片裏看到,在鯨魚肚子裏發現了不能消化的漁網和塑膠垃圾,加深了孩子對海洋環境保育的概念,聽影片中的學者說到2017年間,平均每3天就有鯨豚擱的消息;唉!海洋汙染防治應是我們可以小小使力的方向,也讓媽咪我決心要減少使用塑膠袋求便利的壞習慣,如果每個人都能多點環保意識,願意出一份小小的力量,才能保障子孫後代的人類們,看到的不會只有"化石"的歷史資料呈現,而是活生生的各種鯨豚,自在悠游於海中的盛況。

鯨魚糞便就是龍涎香?

來到鯨魚展才發現抹香鯨的正常糞便是液態的,頑皮的小男童只要講到屁阿,屎的,諸如此類不正經的關鋌字都異常開心,爸爸此時開口說了句"龍涎香",媽媽再接著補充說這很貴重哦!原來鯨魚的肛門排不出固態的糞便,這些半固體狀會堵塞直腸,阻塞物又因糞液帶來的新的固體物,於是糞石越來越大,並在抹香鯨的腸道中,經過細菌和各種酶的複雜加工,最終形成龍涎香,龍涎香有其獨特的香味,巿面上價格昂貴,可以用來入藥或當香料使用,沒想到這一番教育訓練後,晚上回到家小犬如廁後也喊著他大便很香(龍眼香?!),還說跟鯨魚大便一樣很貴,遲遲不肯沖水,有聽沒有全懂的5歲男孩阿,這真是天底下最大的誤會。

臺灣我的家-兒童探索常設展(本館B1)

兒童探索館有較多可以動手摸摸看的體驗式互動教具,小朋友待的時間就比較長,藉由故事性的敘述、標本文物多層次的感官展示,引導兒童體驗台灣自然與人文價值,加深孩子們對這塊土地的瞭解,與對多元文化的尊重。

發現台灣常設展(本館3樓)

發現臺灣是一個回歸博物館收藏的展覽,展出300多件以上的博物學標本及文物,包含台灣動植物標本、原住民用物收藏、裝置藝術作品…等。

博物館外的美景

博物館位於228公園內,步出本館大門,吹著風,曬著暖烘烘的太陽,我們散步走到樹下、橋邊,沿途的鴿子、魚兒、松鼠都熱情湧現,館內的特展與常設展,多是老少咸宜的主題,也極富教育意義;初訪的印象極好,下一趟,我們還要進行未完成的博物館之旅,繼續造訪南門館與鐵道部園區,為孩子打開一道增長知識的門,也協助在這塊土地成長的孩子,於生活中理解台灣的歷史與文化價值,用行動愛台灣,在每一處都留下蹓達的足跡。

初訪 印象深刻的台灣博物館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