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蘭頭城老街】文藝氣息和生活感濃厚的蘭陽第一城

南門福德廟

我們將車停在開成寺附近的空地,由南門福德廟開始閒逛,沒有事先計劃地,隨意走訪頭城老街。其實對於頭城很陌生,當日老街之遊是初訪,而這裏為什麼叫頭城呢?因為是吳沙開墾蘭陽的第一座城,故名頭城。

看地圖算是不複雜的路線,那看感覺直走就是了吧!

剛開始,還不明白為何對未曾來過的老街竟有些熟悉感,還會在不同的樹下待這麼久,終於,在撰文的此刻,有了解答,我想起小時候老家附近的縣定古蹟- 武暖石橋頭福德廟廟旁的大樹,就像當下南門福德廟前的這顆大樹,給人一種安定的熟悉感。

頭城老街的時光隧道

石板和紅磚所砌造的房屋,是清朝和日據時代留下來的傳統風格,像不像台灣民間故事的拍片場景?

平日裏來一趟,這些古宅風情,輕易就能讓人進入時光隧道裏。

藝術巷

沒事先做功課,來到了藝術巷口,探險般的走進巷內。

陽光灑落的藝術巷,也太迷人了吧!

巷內展示著宜蘭美術教育的先驅-楊乾鐘老師的作品集。

文學巷

竟然還有個文學巷!沒先作功課就來訪的好處是,處處是驚喜阿!

第一次看到這麼別緻的裝置藝術,巷內以書牆呈現,頭頂上是宜蘭文學家們的作品

這是我見過最美的裝置藝術,會隨著天色變化。

以鐵片鏤空雕字,每一篇都要抬頭看,那天在陽光下,閃閃發亮。

這樣的光景,只要願意停下來,就能細細品味。

李榮春文學

在文學巷裏,意外地認識這位宜蘭的文學守護者,一生只寫『頭城』的李榮春先生,用月曆紙、和手稿紙,寫了幾十年的地方文學作品,在搜尋他的相關資料後,充滿了崇拜感阿

這是李榮春筆下,頭城的過年,像個孩子般的期待著過年的心情,就是老宜蘭人童年時期,興奮等著過新年的樣子

我終於憶起自己在九歲以前,也曾如此期待著,只是因為那年寒假,爸爸在除夕夜出車禍離世,從此就不喜歡過年,而一年又一年,不得不過的年,總是周而復始的來到,從此沒有『太好了,太好了,過年了』的這種心情;這篇『頭城的過年』,讓我想起還沒有一夜長大的那個宜蘭小孩,也曾期待,過農曆新年的興奮之情阿!

老街的美

非預期性的,街上有好多值得佇足的地方。

比如這面牆。

比如這個老街書齋。

比如這顆樹下。

比如這個街口。

好喜歡這裏,那要下盤棋再走嗎?

縣定古蹟與老樹們

走訪老街,不料經過了一座華麗搶眼的現代歐式大宅

接著是疑似上鎖的舊官邸?

其實這都是宜蘭第一任民選老縣長-盧贊祥的故宅。盧宅前的池塘有個很酷的名字,叫『史雲湖』,同是縣定古蹟。

湖前的大樹(史雲湖老樹)都是有故事的,這就是他們之所以迷人的地方。

走至頭圍橋前,被這顆歪斜的樹吸引了目光。

原來是大葉雀榕老樹,他應該也有百來歲了當地人稱做是保母樹。

換個角度取景,這裏也是當天半日遊的老街盡頭,但我知道,這只是開始,我一定會再回來的。

細數巷弄內共有3家咖啡館。

都是我下次要訪的口袋名單,一定都不能錯過。

老街小吃

當天剛好是週二, 達哥上整天課,大人們難得可以走一趟較為完整的文青路線。

天氣很好,找小吃時,經過了頭城火車站。

開蘭第一城的門面並不華麗,車站屋頂上的幾何三角型,是蘭陽博物館建築物的意境,走的算是樸實路線,車站後遠處是綠色的山景,整片藍天下,有一朵朵小白雲點綴著,雖然是近中午的時刻,仍足夠吸引我們停下來,多拍幾張照片。

一品老店

來這裏才發現很多小店休週一到週二,心儀的石花棟飲店休息,留下了還要再來的伏筆;還好一品老店有開,在通膨時代,價格還如此平易近人,一定要多多支持阿!

有些傳統美食真的無法抵抗,就像這個碗粿,靈魂醬汁真是一絕。

清爽的豆花一點都不甜膩,還很解渴,好久不喝搖搖飲的我,咀嚼著軟Q粉圓,是道不盡的古早美味!

品嚐當地小吃的同時,聽著老闆和朋友閒聊,近日買不到足量的蛋,蛋價已經回不去時事,這就是頭城老街散發出來,活生生巿井小民的日常和生活感吶!

頭城老街的歷史文化維護的很好,造訪後才知道頭城出產許多藝術家和文人(地靈人傑的概念?!),文化氣息濃烈,連老程這個外地人都說,這裏和冬山鄉興起的巿集,感覺不太一樣,商業化的味道比較淡。

初訪頭城老街,收穫意外地多,我是莫名地熟悉和喜愛,不僅更加認識百年大樹,也讓我想起小時候常跑去玩的土地公廟、和爬過的那顆大榕樹,因而有了更多的連結感。

總之,來過頭城老街,過不了太久,就一定會想念,所以我們,下回再見。

 

 

 

延伸閱讀

【宜蘭頭城鎮】北關海潮公園-登階步道入門款
【宜蘭礁溪鄉】四城田塬 • 城內巷藝文咖啡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